卡朋特视觉艺术中心

创建时间
Jul 1, 2023 07:49 AM
描述
URL
建筑类型
Tags
勒·柯布西耶
标签
Slug
4464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也叫哈佛大学视觉艺术中心
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哈佛大学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并不是勒柯布西耶在美国实际设计的唯一建筑,因为他曾参与 1947 年纽约联合国大楼的设计。 Le Corbusier 的想法被 Wallace K. Harrison 接管。1961 年的木匠中心是美洲仅有的两座由勒·柯布西耶完整设计的建筑之一(另一座是阿根廷拉普拉塔的 Curutchet House)。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与智利建筑师吉列尔莫·朱利安·德拉富恩特 (Guillermo Jullian de la Fuente) 合作,在他位于 35 rue de Sèvres 的工作室设计了它;施工计划的现场准备工作由时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的 Josep Lluís Sert 办公室负责。他曾在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工作过 的工作室,并在为他赢得佣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建筑于1962年竣工。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剑桥哈佛大学的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 马萨诸塞是美国唯一一座真正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建筑,也是美洲仅有的两座之一(另一座是阿根廷拉普拉塔的库鲁切特大厦)。 勒·柯布西耶与智利建筑师Guillermo Jullian de la Fuente合作,在他位于塞夫尔街35号的工作室设计了它;施工计划的现场准备工作由时任哈佛设计研究生院院长的Josep Lluís Sert的办公室负责。 他曾在勒·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工作过,并帮助他赢得了这项任务。这座建筑于1962年竣工。经过多次辩论,在昆西街和普雷斯科特街之间选择了一个地点,遵守了最初的建筑提案。分配的空间非常小,所以完成后的建筑呈现出一个紧凑的、大致圆柱形的体量,被三楼的S形坡道一分为二。勒·柯布西耶最早的设计展示了一个更加明显的斜坡,进一步将中心体的两部分分开。然而,早期的设计产生了中心体块被过度破坏的问题。这个问题礼堂调和使用风车效果,以便在最终执行的设计,两个半满足在一个垂直的核心住宅电梯。混凝土坡道从中央脊柱悬臂伸出,矗立在几个导架的顶部。坡道顶部的平台位于建筑的核心,通过玻璃窗和门可以看到各种工作室和展览空间,在不中断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建筑的教学和展示功能。 从不同的角度看,木匠中心的外观非常不同。 从普雷斯科特街看向弯曲的工作室空间,人们可以看到brise-soleil垂直于坡道中央部分的方向放置,从街上只能看到它们狭窄的末端。然而,昆西街景揭示了这个工作室外部曲线上的波纹,与对面的brise-soleil相比,它们对建筑曲线的影响更小。在进入建筑前昆西街的坡道上,人们看到的是窗户、太阳能板和工作室空间的方形和矩形网格,而不是建筑两部分的曲线。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经典再读
一座经典的建筑,无论何时看都不会过时。
行走中的建筑学 “经典再读” 栏目,
与你一同回望现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
并期望由此带来的新灵感、新启发。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美国,它处于一个不停歇的进化之中,拥有着无限储备的资源,它生机勃勃,潜在的能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种超常的完美,是当下所必备的,这也确定了它是第一个能带来满足的国家。”
——Le Corbusier.
When the Cathedrals Were White.
1935 年,勒 ·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第一次来到美国,充满幻想和憧憬,希望在此可以有所作为。在那个被柯布形容为机械时代的无线电城(Radio City)里,他对全美听众做了一次广播,直白地道出了他对这个年轻国家的期待,描绘了他心目中的那个理想化的美国,并坚定认为这个国家是一个可以完美实现光辉城市(Radiant City)的地方。
在 MoMA 的赞助下,柯布通过一系列讲座、展览和论坛,向美国的建筑和城规从业者宣传了自己关于现代主义的想法。在讲座中,柯布讲述了影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主要事件,并希望美国能有如此发展。虽然这次访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项目,但对他的影响颇为深远。在美国的所见所闻,验证了柯布关于 “第二个工业时代到来” 的理念,即将标准化的工业流程同新人文主义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notion image
△ Le Corbusier in California, 1937.
最终愿景落空,柯布返回法国,发表了一篇苦乐参半的文章 “When the Cathedrals Were White: Jounrey to the Country of Timid People”,称美国人太怯懦以至于无法接受他的想法。即使如此,Mardges Bacon 在 Le Corbusier in America 中评论道,柯布接下来的作品却都反映了一种 “美国化”,具体体现在柯布开始使用的张力结构,和新住宅高楼里的多功能集成系统(Unité d’habitation)。
notion image
△ When the Cathedrals Were White: Jounrey to the Country of Timid People.
当时,柯布与同时代的美国现代主义大师赖特等人也产生了不可弥合的分歧。赖特和柯布在对待工业化的态度上截然不同。赖特称 “美丽的建筑不止局限于精确,它们是真正的有机体,是心灵的产物,是利用最好技术完成的艺术品。” 他认为,工业化只是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条件,而建筑本体仍需回归自然和人的需求。柯布则不同,他赞美工业技术的进步给建筑带来的无限可能,并直接宣称“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简而言之,赖特的每个设计都要求是独特、符合其个体功能需求的,并无固定模式,灵活多样、亲切而富有深度;而柯布则希望通过工业化标准生产,创造出成本低廉、功能至上、高效实用并能满足所有人居住需求的住宅形式(多米诺住宅)。
至此,柯布开始抗拒在北美的设计。他虽多次前往美国,却难以对这个国家产生亲近感。直至时任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也曾经在柯布工作室工作的何塞普 · 路易 - 塞特(Josep Lluis Sert),邀请他设计哈佛大学新成立的视觉艺术中心。
notion image
△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模型
1956 年,哈佛大学做完视觉艺术的报道后,决定为其建造一个中心。时任哈佛艺术学院院长 Josep Lluis Sert 认为这是个在校园内建造现代主义建筑地标的绝佳机会,随即邀请柯布设计,但被他回绝。当时在哈佛任教的 Sigfried Giedion 亲自致电,才说服柯布答应设计。
几番争论后,基地选在哈佛园东侧昆西街和普雷斯科特街间的一块狭小的基地上,周围多为砖造乔治亚风格的建筑。
notion image
△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模型总平面(历史图纸)
柯布希望营造出一处场所,使视觉艺术中心内的活动能够和校园有更多的接触,而它必须表现出创新和创造力。视觉艺术中心面向所有学生敞开,无论他就读何种专业,这里唯一的目的就是培养当代青年的鉴赏力,以及将手与脑的工作结合起来的欲望——这正是柯布最迫切的社会愿望。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何结合交通及活动场所,将一切安排在如此狭小的一块基地上,同时使空间有充足的面积和阳光,这一切绝非易事。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最终在 1963 年落成。建筑总共 5 层,为图绘、画图和雕塑提供了开放而灵活的工作空间。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历史照片) ©Carpenter Center
混凝土和玻璃的建造是柯布对理论的表达,他许多独到的思想在此得以呈现:相互渗透的内外空间、裸露的混凝土、通过第三层将两侧道路连接起来的坡道、各个楼层的独立支柱及 “遮阳板”(brise-soleil),视觉艺术中心可以说是勒 · 柯布西耶在职业生涯中建立的具体形式和设计原则的汇编。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新照片)©archphotographr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新照片)
进入视觉中心除了通过街面层的下沉步道外,直达中心的坡道是联结两个分开的三层体量的重要策略,在柯布原先的构想中这条混凝土坡道是校园步行道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两条学生活动的街道,但是两边的空间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支持这条 “街道” 的存在,为此后期校方在坡道侧的空间增加了咖啡馆和塞特画廊(Sert Gallery)等功能。站在坡道最高点的阴影下回望阳光下的哈佛园也是个特别的框景体验。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直达中心的坡道 ©archphotographr
notion image
△ 坡道两旁 ©archphotographr
notion image
△ 回望哈佛园 ©archphotographr
在项目设计前期,柯布曾做过深入的日照分析,角度不同的遮阳板的使用赋予了这栋楼在不同时间里不一样的空间体验。而在普雷斯科特街侧的底层架空处理,让自然与建筑空间有更加直接的接触,不同直径的混凝土支柱的位置也和周围现存树木保持一定的几何关系。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遮阳板设计 ©archphotographr
notion image
△ 室外
notion image
△ 室内 ©archphotographr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底层架空设计 ©Evan Chakroff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室内的混凝土柱子
视觉艺术中心于落成典礼之时举办了 “勒 · 柯布西耶作品展”。展览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艺术创作,其中包括 10 幅油画、12 幅水彩画和素描、55 幅石版画、1 张挂毯,以及他的一些出版物,这些展品均出自美国的收藏。项目落成时,75 岁的柯布因健康缘故无缘见到这一晚期重要作品。
但当时被柯布形容成怯懦者的美国人似乎对他在美的唯一作品也并不宽容。据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第一任负责人 Eduard Sekler 称,在哈佛,“很多教授都将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称作是耻辱”,是完全反环境的建造。在哈佛古朴的校园内,围绕着的大多是佐治亚复兴风格建筑(Georgian Revival Style,均为红砖外墙),这个现代主义建筑似乎显得不合时宜。坡道用于导向公共流线的开放性也因很少有学生使用。Architecture Record 杂志甚至在其落成 50 年后,称其 “仍在威胁着周边的建筑”。坡道的设置,让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的地面景观成为 “无用的废地”,它大胆的混凝土立面也让周边的建筑 “为难”。
notion image
△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鸟瞰
但是毋庸置疑,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的现代主义形象,并不只是柯布个人的意愿,它代表了 1960 年代哈佛艺术学院院长、视觉艺术中心负责人和其他很多教授想要将现代建筑引入校园的野心。中心策展人 Peter Christensen 称,“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是校园规划最早也是最富争议性的声明,它指明了大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要如何体现随时代变化的建筑价值取向”。
无论是被攻击或赞扬,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作为柯布晚期的代表作品,都蕴含了他历经实践后的感悟和体验。可以说,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是柯布建筑生涯最后的光辉,它也深深影响了之后的许多建筑师。
notion image
△ 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新照片)©archphotographr
参考资料:
[1] Bacon Mardges. Le Corbusier in America. Travels in the Land of the Timid. MIT Press.
[2] Le Corbusier. When the Cathedrals Were White: Jounrey to the Country of Timid People.
[3] 徐千禾,《兼容的现代:芝加哥和美东现代建筑》,2016,有方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