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迪加尔首府建筑群

创建时间
Jul 1, 2023 07:21 AM
描述
URL
建筑类型
Tags
勒·柯布西耶
标签
Slug
4441
印度昌迪加尔立法议会大楼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议会宫是印度昌迪加尔的一座立法议会大楼。它是由现代主义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它是国会大厦的一部分,包括立法议会、秘书处和高等法院。议会宫设有圆形集会室、对话和交易论坛以及无楼梯流通。
入口
勒柯布西耶想要包括一个装配门。他向尼赫鲁总理咨询了可以在门上描绘的符号,以代表新印度及其现代愿景。反过来,尼赫鲁委托勒柯布西耶亲自发明它们。
notion image
门上装饰着鲜艳的色彩,分为上下两半。上半部分描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包括代表至日、月食和春分的意象。下半部分居住着动物和自然形态。沙漠描绘了地球的原始秩序,而绿色植物则代表了伊甸园。门上还展示了一条河流、树木、公牛和乌龟,门中央的知识之树结出了知识的果实。近 25 平方英尺的门及其搪瓷面板是从巴黎空运过来的。
notion image
这个入口在某些仪式场合开放。
该建筑于 2016 年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内部布局
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就是循环”,议会宫的设计旨在鼓励人们和思想的流动。高高的天花板和狭窄的柱子使空间感觉宽敞,坡道代替楼梯以提供楼层之间的流畅过渡。大会本身是圆形的 - 对勒柯布西耶信念的字面解释 - 并且在空间内偏离中心,挑战新古典主义建筑对组织的关注。
议会宫是位于印度昌迪加尔的立法议会大楼。它由现代主义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它是国会大厦的一部分,国会大厦包括立法议会、秘书处和高等法院。议会大厦有一个圆形的议会大厅,一个谈话和交易的场所,以及无楼梯的通道。 该建筑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昌迪加尔是印度旁遮普邦的首府,1951 年进行规划并开始建设。该城规划方案由现代主义旗手勒 · 柯布西耶修订,他以城市形态象征生物形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主脑为行政中心,位于城市北部,地势居高临下,处于控制和俯瞰全城的特殊地位;神经中枢位于主脑附近,由博物馆、图书馆等组成,地处风景区;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宛若右手;工业区位于东南侧,宛若左手;居住区基本上与上述各区不相混杂而分布于全城。这种明确的功能分区规划模式,反映了 1933 年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
notion image
△ 昌迪加尔规划总图
1950 年底,柯布介入昌迪加尔项目,与他一同参与这个项目的有老搭档皮埃尔 · 让纳雷之外,还有英国建筑师夫妇马克斯韦尔 · 弗莱与简 · 德鲁。除对美国规划师梅耶制定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之外,柯布的主要职责是首府广场建筑群的设计。
在首次印度之旅现场绘制的草图中,柯布已经明确了建筑群的空间概念,以及每个建筑单体的性格特征。以巍峨的喜马拉雅山为背景,整个建筑群的轮廓线构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notion image
△ 柯布与昌迪加尔规划总图
昌迪加尔的行政中心即首府建筑群,用强烈的映衬手法,把议会大厦、高等法院、秘书处、总督府作了恰当的相互联系和空间变化,用水面倒影手法使放置较远的建筑在感觉上仍感贴近。但在这一系列柯布构想好的建筑宏图中,位于建筑群最显赫地位的总督府,最终未能建成,是柯布作品中完成施工图设计而至今未能实现的最后一个项目。
2016 年 7 月,昌迪加尔首府建筑群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个建筑群一共包括 5 个项目:议会大厦、高等法院、秘书处大楼、光影之塔,以及开放纪念碑。
notion image
△ 首府建筑群总平面图
1 议会大厦
The Legislative Assembly Building,1960
notion image
△ 议会大厦首层平面
notion image
△ 议会大厦剖面
议会大厦位于政府广场上,是昌迪加尔首府建筑群的一部分。它的门廊像是一把 “遮阳伞”,断面是牛角形的优美曲线。意想不到的是,柯布用了萨巴尔马蒂的冷却塔作为议会大厦的原型。他充分运用遮阳板和大面积水池,带来阳光与阴影的丰富变化,也局部改善了由阳光造成的炎热气候条件。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议会大厦 摄影:胡康榆 / 有方
他的这些 “印度语汇”——伞状屋顶、遮阳板、阳台、水池等,是从寺庙、宫殿、凉廊住宅中提取的,并结合了在现代建筑原则下对诸多因素的融会贯通。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议会大厦 摄影:夏至
notion image
△ 议会大厦 摄影:余燚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议会大厦 摄影:夏至
2 秘书处
Punjab Civil Secretariat,1956
notion image
△ 秘书处大楼剖面与平面
昌迪加尔秘书处大楼也是昌迪加尔首府建筑群的一部分。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体量,长 254 米,高 42 米。整栋建筑共分 6 个区,这 6 个区彼此之间通过自上而下纵贯的伸缩缝分隔,建筑的外部——垂直 “阳伞”、水平 “阳伞”、护墙以及清晰地映衬在天空中为整栋建筑加冕的屋顶(用于俱乐部和接待处)——均以裸露的混凝土建造。查尔斯 · 柯里亚曾描述说:“建筑的外墙:是直接来自美术的,它仿佛颠覆了现代主义的信条。”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秘书处大楼 摄影:夏至
notion image
△ 秘书处大楼 摄影:余燚
秘书处的两个分别位于建筑前方和后方、通往各个楼层的巨大坡道,均以混凝土建造,每天供 3000 名公务人员通行。竖向机械交通由成组的电梯来确保,与之对应的双跑楼梯嵌在由地面直通屋顶的脊柱似的楼梯间内。裸露的混凝土同样应用于两个主立面的开窗:1 万多个规格一致的混凝土构件构成 “波动的墙面”。在柯布作品中极为重要的模度同样被用于秘书处中的标准办公室,楼板至横梁下皮的净高为 3.66 米,这一高度同时被应用在由底层架空柱支撑的与政府广场位于同一标高的第 5 区和第 6 区。
notion image
△ 秘书处室内坡道 摄影:夏至
notion image
△ 秘书处屋顶 摄影:夏至
notion image
△ 秘书处立面 摄影:夏至
4 高等法院
The High Court,1956
notion image
△ 高等法院各层平面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建成于 1956 年,建筑屋顶采用一个巨大的混凝土顶棚,这个顶棚长达一百多米,由 11 个连续的拱壳组成,罩住了建筑的主要部分。同时,它向前向上翻卷的形式,既可以遮阳,又不妨碍空气对室内的贯通。
notion image
△ 高等法院 摄影:夏至
建筑的正立面上,深达 1.4 米的遮阳棚几乎全面覆盖了建筑立面,形成阴影浓重、封闭的表情基调。格栅形式的运用,加之装饰半截的窗帘,使人免受阳光的暴晒。同时所有房间都向公众开放,使得建筑物开敞并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法院建筑公开透明的寓意也被含蓄地表达出来。
notion image
△ 高等法院 摄影:夏至
在中央左侧的部分是一个很大的开口,背后显露出以三原色粉饰的三根壁柱和更深处的坡道,整体厚重的表情中,视线在这里得到延伸。三个高大的柱墩,直通到顶,形成开敞的大门厅,气势雄伟,增强了入口的可识别性。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气势雄伟的门厅 摄影:夏至
整个建筑基本是由近 30 米高的挺拔壁柱和从大地缓缓上升的扶手墙组合,壁柱支撑着巨大的伞状屋顶。立面将 “太阳伞” 的意象与印度传统建筑的符号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空间形态和环境结构充分反映了它所在自然地域的环境气候特征。建筑的外表是裸露的混凝土,上面保留着浇捣时模板的印痕,这样的处理使整栋建筑的形象显得粗犷。
怪异的形体、超乎寻常的尺度、粗糙的表面和三原色的运用,给整个建筑带来了怪诞粗野的情调,后被人们称为 “粗野主义” 建筑。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高等法院 摄影:夏至
高等法院高起的连拱廊可以防晒、防雨。为了通风,建筑必须开敞,柯布让所有房间都向公众开放。法官们不喜欢这样,因为法院不能以传统的印度方式运作;但作为建筑创作,它却是印度传统建筑在新条件下的回应。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高等法院 摄影:夏至
5 光影之塔
The Tower of Shadows,1956
光影之塔设立在政府广场上,位于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之间。它是通过投射阴影记录太阳轨迹的仪器,取正南正北的朝向,有意打破巨大的政府广场的对称性。这座建筑旨在研究太阳运动,用以支持柯布的论点:“可以控制阳光在建筑物的 4 个角落,使它即使在炎热的国家, 也能最终获得低温。”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光影之塔 摄影:夏至
notion image
△ 光影之塔 摄影:胡康榆 / 有方
光影之塔实际上是一处敞厅,人们可以在此自由地打坐,高大而半明半暗的环境促人深思。它的北侧完全开敞,其余三面配备了 “遮阳”,一条坡道由此导向下方的 “沉思之坑”。
notion image
△ 光影之塔 摄影:夏至
notion image
△ 光影之塔与议会大厦 摄影:胡康榆 / 有方
7 开放纪念碑
Open Hand Monument,1954
开放纪念碑又称 “张开的手”,是一只从一个下陷的深沟中高耸出 85 英尺的可旋转的金属巨手,是昌迪加尔最著名的标志,代表着宽容的接受和无私的给予。“张开的手” 是柯布为昌迪加尔城所设计的纪念碑,他将其视为新印度的象征——“在此第二时代的机器文明开始了:和谐的时代”。
notion image
△ 开放纪念碑 摄影:胡康榆 / 有方
柯布曾说:“自从 1948 年以来,我便对‘张开的手’这一意象十分着迷。我希望将它放在政府广场的尾端,喜马拉雅山脉面前。”手的张开呈现出一种 “给予” 的状态。柯布在《直角之诗》第 F3 节这样阐明他的意图:“它张开因为一切都是当下可得的、可捕捉的,张开以接受,张开亦是为每个人都可前来索取。”
notion image
△ 开放纪念碑 摄影:夏至
参考资料:
[1]《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 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晚期风格:印度、孟加拉现代与古典建筑》,有方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