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创建时间
Jul 1, 2023 06:55 AM
描述
URL
建筑类型
Tags
密斯·凡·德·罗
标签
Slug
4396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新国家美术馆
Neue Nationalgalerie
notion image
建筑设计:密斯 · 凡 · 德 · 罗
建成时间:1968 年
项目地点:柏林,德国
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职业生涯最后一座建成建筑,也是柏林最伟大的地标之一。整个矩形建筑共设两层,地面层用于举办特展,地下层用于主要馆藏展示。与密斯其他经典作品相似——“材料极其现代,核心极其古典”——密斯再次只用了 8 根柱子就支撑起了建筑的地面部分,而且没有角柱。四面钢架与玻璃构造出来的巨大透明墙体,则拥有密斯一贯追求的纯粹感。
notion image

△ 新国家美术馆 ©Rory Gardiner

新国家美术馆位于 Landwehr 运河、波茨坦广场和蒂尔加滕公园之间,是柏林文化论坛计划(Kulturforum)的一部分。1961 年,密斯 · 凡 · 德 · 罗应邀设计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理念据说源于密斯一个早期项目:为古巴酒类品牌百加得设计的新办公室,密斯的提案是一个由两根边柱支撑的大屋顶,尽管规模不同,但与他后来提出的新国家美术馆设计有很多相似之处。百加得项目在 1960 年被放弃,但彼时密斯已经对建筑原理做了大量比例模型研究,最后将其在新国家美术馆中运用。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美术馆模型 ©bpk Kunstbibliothek, SMB Dietmar Katz

毫无疑问,建筑最令人瞩目的姿态是建造在敦实基座之上、像神庙一样的大厅,以及看起来像是漂浮在空中的 1.8 米厚、65 米方巨大黑色喷漆钢屋顶。屋顶板的四边各设置了两根十字形钢柱作为支撑,四个角落则被解放。
notion image
△ 美术馆概念图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notion image
△ 美术馆实景
图源:Mies Van Der Rohe The Built Work
美术馆共有两层,地下层为主要画廊空间,地上层是四面均由玻璃幕墙包围的展厅。这里是结构和空间定义元素之间一个清晰的分离,因为将传统的围合结构从边界和柱线中移除,从视觉上看,美术馆几乎就是一块被覆盖的空地。这些特点使得美术馆变成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透明,且多功能。
notion image
△ 美术馆看上去就像一块被覆盖的空地
notion image
△ 上下两层的美术馆
入口是明确无误的。访客登上宽阔的台阶,到达一处高地;从那里进入大厅,然后再走下楼梯,来到位于地下层的画廊。密斯去除了美术馆规定的外围栏杆,基座的整体特征因此被进一步强化。
在一次采访中,密斯曾表示:“如果是其他普通的建筑,我也不会感兴趣这么做。那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基地从新波茨坦河和新桥开始略微倾斜,几乎可以肯定,我们就应该建造一座两层的建筑,较低的那层将承担实际的博物馆功能。”[1]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建在基座之上的美术馆 ©Rory Gardiner
从正门进入,人们很难完全意识到美术馆有两层。建筑被简化成几种原型元素,每种元素都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元素,且使用了非常不同的材料。架高在斯切戈姆花岗岩地板上方的,是一个巨大而扁平的钢屋顶,玻璃及非结构墙横跨两者之间。在内部可以看到两个通风井,覆盖着希腊蒂诺斯的大理石和青铜格栅,以巨型烟囱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一层大厅室内
图源:Mies Van Der Rohe The Built Work
访客可以从中央大厅通过两个陡峭的楼梯向下进入画廊。地下展览空间面向一个放置了雕塑和水池的花园开放。在花园里人们可以再次看到上面的大厅,植物覆盖的墙壁给这处户外空间带来一种回廊式的亲密感。
notion image
△ 由一层大厅通往地下一层画廊
图源:Mies Van Der Rohe The Built Work
notion image
△ 地下一层画廊面向雕塑花园开放
密斯希望创造一处 “由与展览空间相联系的树木、鲜花和雕塑围绕的室内庭院,这是将环境融入艺术领域,反过来亦能创造艺术和生活的统一。” 对于密斯来说,室内外空间的建筑对话,具有艺术语境中的哲学维度。“建筑作为一个整体,与它的各个房间,都应该与现实世界相关联并且是开放的。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必须是无可辩驳的明显。艺术是浓缩的现实。”[1]
新国家美术馆的主要收藏是 20 世纪现代艺术作品,包括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包豪斯和超现实主义,比如毕加索、基什内尔、米罗和康定斯基等艺术家的作品。
notion image
△ 雕塑花园
图源:Mies Van Der Rohe The Built Work
notion image
△ 室外阶梯
图源:Mies Van Der Rohe The Built Work
虽然密斯宣称他不想把博物馆做成神庙,他将自己的设计描述为 “经典的解决方案”,是 “非常符合辛克尔传统的清晰而严谨的建筑”。然而新国家美术馆与古典建筑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八根支撑着巨大屋顶的 “柱子”,顶部都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球状连接件,呈现出一种抽象的意象。简洁透彻的几何矩形,让建筑全身散发着一种宁静感。密斯认为,“过于动感的博物馆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1]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新国家美术馆 ©Rory Gardiner
在当时,将一个开放的大厅作为展示艺术的空间,不仅不寻常,而且还可以理解为白色方盒子式设计的对立面。密斯最初在古巴百加得公司(Bacardi)办公楼项目中所提出的这种全新建筑设计,就引发了一些批评——认为密斯的建筑动机是基于结构而不是功能考虑。
建筑历史学家 Julius Posener 评论新国家美术馆:“大厅既与其内容不相称,内容本身也与大厅不相称。” 这一评论是针对(美术馆)通过引入可移动展板系统来适应开放空间的做法。这种做法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大厅后来越来越多地用于展出艺术装置,反映了艺术世界不断变化的景象。在这方面,密斯的主张可能是对的,他的概念为实验自由提供了希望。[1]
notion image
△ 一层大厅(历史照片)
notion image
△ 一层大厅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一层大厅 ©Rory Gardiner
尽管大厅的钢结构看起来很合理,但从结构工程师的观点来看,它是相当不合理的。Stefan Polonyi 将这个 64 折静不定结构系统(64-fold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ystem)描述为 “一个不适合钢结构的系统”。他回忆道:“在不让焊缝本身在系统内产生内部张力的情况下,确定焊接的顺序是非常困难的。钢板首先用一台较小的起重机吊装在混凝土基座的上表面。在复杂的焊接过程完成后,在大量的架空焊接缝中,整个结构组件用配备液压机的 8 根桅杆升起,然后放置在柱子上,这些柱子在升起过程中被放置到位。这种有缺陷的结构概念导致需要制造总长 14 公里的焊缝。”[1]
将柱子放置在屋顶边缘,与将它们放在屋顶下相比,在结构方面也不是最佳的。然而对密斯来说,最优静力学与建筑清晰性的表达相比是次要的。
从外观来看,大厅的钢结构似乎有一种自然而清晰的结构逻辑。建筑看起来既轻盈又精致,并没有流露出达到这种印象所需要的巨大努力。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 新国家美术馆
由于这个尺寸的屋面在中部看起来会稍微下陷,屋顶板的上表面在中部抬高了 10 厘米,在四角抬高了 5 厘米。从古时开始,最小程度的曲率就被用在神庙中以创造水平线的视觉印象:帕提农神庙柱基的曲率在近 70 米的跨度上为 11 厘米,新国家美术馆中则在近 65 米的跨度上为 10 厘米。
在使用了四十年之后,美术馆亟需进行一次修缮。由于欧洲不再生产如此大尺寸的抛光平板玻璃,玻璃的损坏部分已被用更小的用硅连接在一起的玻璃片替代。楼梯栏杆也进行了改造。在遭到建筑管理部门的反对后,美术馆在开放栏杆上安装了玻璃,其中一段楼梯还增加了扶手。除了为残疾人士提供厕所等必要的改建外,建筑基本保持了原貌。大卫 · 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将负责美术馆的修缮翻新工程。
notion image
△ 新国家美术馆 ©Rory Gardiner
  • ***▽** 技术图纸 *
notion image
△ 美术馆及周边总平面 ©Studio Esinam
notion image
△ 美术馆一层平面 ©Studio Esinam
notion image
△ 美术馆地下一层平面 ©Studio Esinam
notion image
△ 美术馆剖面 ©Studio Esin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