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大厦****
National Assembly Building of Bangladesh
现代主义建筑总是以一种功能性的、时尚的、无文化背景限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城市革命与现代景观的发展往往与其相辅相成。这种高效化的设计建造模式是现代城市兴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它的短板也十分明显——对于具有象征或纪念意义的建筑来说,现代主义的风格很难同时将地方文化和功能美学的元素进行连接和转化。
然而,路易斯 · 康的作品却做到了这一点,在他最著名的项目之一——孟加拉国国会大楼的设计中,他将现代建筑转化为带有孟加拉个性的本土艺术,使其成为整个国家和政府的象征。
1962 年,国会项目在巴基斯坦政府执政期间就已开始规划,路易斯 · 康受邀负责整个综合体的设计,但在 1971 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后,工程停止并发生了一系列变动,直至 1982 年,即路易斯 · 康逝世后八年,才正式完工。
这段曲折的历史丝毫没有影响建筑本身的美,国会大楼位于综合体的中心,周边环绕着波光粼粼的人工湖,呼应孟加拉国丰沛的河流景观。主体建筑分为八个外围区和一个中央区,除了核心的议会厅外,还配有 30 米高的挑空剧场、图书馆和餐厅等功能性空间。环绕型的布局模式是对新政府核心地位的隐喻,而厚重的混凝土,则是权利的象征。
议会厅包含了 354 位议员的坐席、两个主讲台和两个供人参观的陈列室。主厅的屋顶是设计的亮点,圆弧形的结构与金属网组成的分支型吊灯两相呼应,更显空间的恢弘与庄重。这种镂空的照明体系服务于建筑的光线设计,以便自然光可以无阻碍的进入室内。
立面上的几何形状对整个建筑的结构和视觉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抽象的元素源于传统的班加利文化,路易斯 · 康对其进行符号化,最终形成了现有的形式语言,在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之间取得了平衡。
这些抽象的形式并非孤立于整体空间逻辑的存在,相反,建筑最重要的光线设计也取自于此。在国会大楼的项目中,光线不仅仅是照亮空间的一种功能要素,更是理念与信仰的象征。立面上或圆或方的空洞层层递进,而光线就在这错落有致的结构中不断穿梭,投射在混凝土的墙壁上,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传递民族精神。
平 面 图
Floor Plan
参考文献
https://www.archdaily.com/83071/ad-classics-national-assembly-building-of-bangladesh-louis-kahn
https://divisare.com/projects/396431-louis-kahn-cemal-emden-national-parliament-of-bangladesh
孟加拉国会大厦
National Parliament of Bangladesh
建筑设计:路易 · 康
建成时间:1982 年
项目地点:达卡,孟加拉国
1962—1974 年,路易 · 康(Louis I. Kahn)完成了他唯一一个(部分实现)的大型城市项目——孟加拉国首都综合体(the Capital Complex, Dhaka, Bangladesh)。在历时超过十年的时间中,康不仅在一再扩大的用地上完成了完整的规划蓝图,并为这座新首府设计了从国会大厦、国会成员的居住单元到大型的公共空间、医疗文体等所有重要建筑。
相比于柯布的昌迪加尔,康的达卡与其说是英雄的不如说是人文主义的。从建筑到城市,康的晚期语言凝结在了理想集会建筑模式中(Ideal Assembly Building),一个个建筑组成了一座泽国之上的类型城市。[1]
孟加拉国首都综合体
1963 年,当康与他的助手飞抵达卡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截然有别于北美景观的冲积平原和河湾。这个被称作三角洲的地方,是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是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的入海口,形成河汊纵横的冲积平原。当地农民从冲积平原上挖土,垒成小山包盖农舍,挖出的池塘可以养鱼。当喜马拉雅山的雪水融化或雨季的丰沛降水到来时,低地会被淹没,只能泛舟来往交通。在地势稍高一些的地方,农民用土窑烧制出来的土坯砖盖房子。
在第一次调查基地时,康与结构工程师奥古斯特 · 科曼登观察并搜集了关于当地建造习性的资料,衡量当地的建造水平和技术,寻找因地制宜的建造材料与方式。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河砂,称得上是优质的建造材料,当地农民只需要潜水到河里就能够用箩筐捞起河砂。这成为康最后使用混凝土的砂子来源。而国会大厦最后采用的大理石,则采自东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山区。[2]
孟加拉国会大厦 ©Wiki Commons
1963 年初从达卡考察完基地回来后,康在早期方案中花了很长时间设计总平面,找寻各个建筑单体与人造湖面的关系,组织起一系列功能区块。最后定稿的总平面呈现出不算太严格的中心轴线,国会大厦布置在中央,政府官员的住所及招待中心沿斜线延伸。湖面有利于勾勒出国民议会大厦的几何轮廓。
孟加拉国会大厦 ©Wiki Commons
作为整个首都综合体的核心部分,国会大厦(National Assembly Building)的设计时间几乎同整个综合体同样长久。它于 1962 年开始设计,1965 年动工,由当时的巴基斯坦政府建造。中途因为南亚政治纷争等原因,直至 1982 年才建成投入使用。
孟加拉国会大厦 摄影:夏至
大厦由 9 座单独的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其中 8 个外围建筑是各类辅助空间,中央一个八角形建筑是议会大厅。[3] 这 9 个建筑分属不同的功能区域,但又通过走廊、电梯、楼梯等连成一体,成为一座完整的建筑。
国会大厦平面图 绘制:高金心冷
这 9 个经过简化的类型建筑分别是:北面的入口花园、南面的清真寺、西面的来访贵宾室、东面的议员休息室、4 个办公建筑。国会大厦集合了康晚期作品中所有的类型学特质:理想集会建筑模式、层状空间、从结构中的结构到房间中的房间一致性、皮拉内西式迷宫空间;明确地体现了康纯熟的类型操作技巧:类型的简化和重组。
国会大厦实空间结构分解图,显示了构成中的层状结构、议会厅的顶棚形式。绘制:高金心冷
中央议会大厅及其顶棚结构 ©Grischa Ruschendorf
国会大厦是康早期理想集会建筑模式在深度和竖向上的复杂化。在现代建筑中失去的进深逐渐被层状空间所代替,虽然没有交错的内部路径,但回环的层次塑造了诗意的迷宫。
国会大厦同南广场和总统广场的关系,显示从清真寺到花园入口的层状结构。绘制:高金心冷
诗意的迷宫 图源网络
北面的花园入口是一个小型迷宫。康以两个矩形扭转角度的嵌套,为这个通过性的空间设置了通高的中庭,同时以墙体的切分塑造了皮拉内西式的深邃。这一手法在议会大厅中表现得更加夸张,上下的楼梯成为了徘徊的房间。将建筑的表皮设置为交通空间是康晚期语言的重要特征,服务性空间弥漫开来,成为边界和徘徊的隐喻。这一构思在砌体结构中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北面花园入口 ©Raymond Meier
服务性空间弥漫开来,成为边界和徘徊的隐喻。©Grischa Ruschendorf
位于南侧的清真寺原本是独立的建筑,后被并入国会大厦内。因达卡当局要求祈祷厅必须遵循伊斯兰教的教义朝向圣城麦加,清真寺相比对称的中轴线,出现了不到 10 度的微微偏移。
清真寺顶棚结构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
清真寺内部空间 ©Grischa Ruschendorf
清真寺的屋顶形式也经历了几次修改,其中的重点在于采光方式的细微变化,以及作为国会大厦入口之一的设置同自身独立性之间的平衡。在对清真寺和国会大厦的顶棚设计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其中一些结构构思是共通的,这也说明了清真寺对整体意义的重要性。[1]
南侧清真寺进来后的连接大厅 ©Grischa Ruschendorf
其它部分如来访贵宾室、议员休息室和 4 个办公建筑都不同程度地重复了边缘和中心的母题,它们在类型上的简化必须同整体的类型经营相平衡。从结构上看,墙体的布局形成了整个国会建筑空间中的层次感,而其依据则是类型的组织原则——由已有的类型(理想集会建筑模式)演化出适应更复杂功能的新类型,类型的生产甚至延伸到城市的尺度上。[4] 这一思路既来自于建筑师对历史的操作性理解,同时又是语言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
国会大厦内部空间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
康曾经这样说过:“当一座建筑完工并投入使用,它仿佛想要诉说自身诞生的经历。建筑作品是一件祭品,它满足短期的使用需求,并流露出呈现献祭精神的永恒价值。建筑只能作为精神之实现而存在。在静谧与光明之间,建筑有欲望,要表达,找寻到可实现它的法则。”
康一步一步地让他的作品趋近他文字所描述的这种 “祭品” 的状态。排除掉施工上的障碍后,现场的混凝土开始逐步浇筑出了他希望的几何形式,它们让这件作品的气质越来越趋向纪念碑。[2]
纪念碑 ©Cemal Emden
1966 年下半年,国民议会大厦开始浇筑基础,但它中心体量的穹顶设计却直到 1970 年才完成。换言之,康的团队在浇筑墙身部分的混凝土时,居然还没将屋顶设计出来。这种情况在萨尔克生物研究所中同样出现——中心庭院以下部分的结构都快完工了,庭院本身的设计却迟迟没有定稿。康经常在一个项目到了关键部分摇摆不定,他似乎想尽一切力气抵达最后完美的形式——他在萨尔克做到了,在达卡最终也做到了。
关于国会大厦的屋顶,康与科曼登在早期的研究里通过排除法,剩下两种选择——要么采用折板屋顶,要么采用更为复杂的筒拱壳体屋顶。当时科曼登考虑过达卡当地的建造能力,认为折板屋顶更易实现;康表示赞同,并且做出了这个折板屋顶方案。然而这个方案在屋面外会形成一系列小尖塔,被东巴官员认为类似基督教堂的尖塔,因此拒绝接受。最后康选择了筒拱壳体屋顶,以加筋混凝土浇筑完成。[2]
国会大厦最终实施的顶棚方案
1971 年,东巴与西巴发生内战。幸运的是,国会大厦的工地奇迹般地逃过此劫,没有受到破坏。同年,东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当局在 1972 年联系康,准备继续修建大厦。然而当康在 1974 年 3 月去世时,达卡国会大厦还没有复工,又往后拖了几个月。
8 年后,国会大厦最终建成。裸露的混凝土墙面及其几何形开洞,渲染出强烈的肃穆氛围,有如纪念碑。但康已经看不到了。
国会大厦 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1] 高金心冷,康与孟加拉国会大厦,2018;
[2] 江嘉玮,建造达卡:路易 · 康的南亚混凝土之梦,2016
[3]《晚期风格:印度、孟加拉现代与古典建筑》,2017
图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