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园自宅及工作室

创建时间
May 29, 2023 03:41 AM
描述
URL
建筑类型
Tags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标签
Slug
3318
notion image
摄影:James Caulfield | Courtesy of Frank Lloyd Wright Trust
赖特自宅及工作室
Frank Lloyd Wright Home and Studio
notion image
建筑设计:弗兰克 · 劳埃德 · 赖特
建成时间:1889 年;1898 年
项目地点:芝加哥,伊利诺伊州,美国
1889 年,22 岁的弗兰克 · 劳埃德 · 赖特向他当时的雇主路易斯 · 沙利文借款 5000 美元买下了基地上原有小屋的产权,用以修建自宅。这件作品的风格并不能被划分成后来声名远播的草原学派(Prairie School),但它体现出很多草原学派的住宅风格元素。赖特在这里和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 · 托宾 · 赖特(Catherine Tobin Wright)及 6 个小孩居住、生活、工作了 20 年。据估算,在这 20 年间,赖特平均每 6 个月就对自宅进行一次改造,这件作品记录着赖特对于住宅和建筑空间的探索和思考过程。[1]
notion image
橡树园自宅及工作室 摄影:James Caulfield | Courtesy of Frank Lloyd Wright Trust
与沙利文大多带有商业资本气质的都市建筑不同,赖特赖特凭着与生俱来的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私人住宅领域。赖特对环境美恶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要把居所弄得舒舒服服的,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改造一次。在东京设计帝国饭店期间,他花了很多时间去选择临时居所、布置房间,不把自己安顿好,他是无法开始工作的。赖特先天下之美而美,首先是个生活的设计师,是生活方式的提供者。他跟麦金托什、维尔德、勒 · 柯布西耶、阿尔托一道,向普通人的生活环境发出挑战,开始关注时代精神的物质表达,由此革新了建筑学的内涵,使之更像一门关于人的学问。[2]
notion image
赖特橡树园自宅及工作室鸟瞰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橡树园自宅是赖特第一个完全控制艺术的项目,他将它作为一个机会,试验包含他的建筑哲学的设计概念。赖特多次修改这座建筑的设计,不断提炼出塑造了他未来几十年作品的想法。这栋房子后来被他称为 “海滨殖民地”(Seaside Colonial),它的外观反映了他早期对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的兴趣,当时这种风格在东海岸很流行,受到了赖特前雇主约瑟夫 · 莱曼 · 西尔斯比(Joseph Lyman Silsbee)的青睐。
在使用东岸海边小屋常见的构筑方式——气球构架加上鱼鳞板的基础上,整座住宅的平面和体量由简单的几何体所构成,这些出现在建筑中的三角形、长方形、八角形、圆形,似乎验证了赖特曾经提及的小时候所玩的积木(幼儿园之父 Friedrich Froebel 所开发的玩具)对他设计的影响。
notion image
工作室区入口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notion image
住宅区入口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橡树园自宅强调几何形式、自然材料,以及与土地的连接,其外观预示着赖特成熟哲学的开始。而在非常开放的室内空间中,赖特避开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公共房间等级制度,将家庭生活重心置于中央温暖的空间;围绕壁炉(inglenook)分布着三个主要的公共空间——起居室、书房和餐厅,体现了赖特解放空间的愿望。
这种火炉边的空间形态并不是赖特发明的,它诞生于 15 世纪晚期的英国,1860 年后开始流行于受艺术与工艺运动影响的英国和美国住宅中。对生活环境和家庭体制的关注,是艺术与工艺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留给现代世界的珍贵遗产。赖特与莫里斯真正的传人阿什比是至交,在精神上,赖特也真正明白拉斯金对现代社会到底有着怎样的担忧。
notion image
自宅及工作室平面图
notion image
起居室,右边是书房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notion image
起居室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notion image
中央壁炉 摄影:James Caulfield | Courtesy of Frank Lloyd Wright Trust
在赖特自宅的平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其设计生涯早期阶段对空间流动感和材料的 “真实” 展现的追求。入口、起居室和餐厅布置在一起,只采用局部隔断以形成大的开敞空间,还使用滑动墙板创造出类似日式拉阖门(fusuma)的效果。空间中木材的纹理和光泽都保持着自然的状态。
notion image
自宅室内 摄影:James Caulfield | Courtesy of Frank Lloyd Wright Trust
notion image
自宅室内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这一空间设计主题在赖特其后的设计作品——罗比住宅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建筑中置入式家具的使用,包括窗边椅、炉边椅,以及壁橱等加强了空间一体化的概念,在餐厅和主卧室的设计中展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二层的卧室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高木板靠背餐椅在自宅项目里第一次出现后,成为赖特的 “代表性” 设计和标志,在其随后的作品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赖特认为在家庭聚会中,高背靠椅可以形成一圈屏障。在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他的家庭宗教、思想背景——威尔士唯一神教与超自然论的结合——对他的影响。
notion image
厨房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餐厅与高背靠椅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1895 年添加的餐厅和一个筒形拱顶的游戏室,标志着建筑师第一次尝试创造一个完全统一的环境。赖特设计了家里的一切,从照明、机械系统到家具和装饰艺术品。游戏室最清晰地揭示了赖特越来越拥抱简约的设计倾向,窗户被处理成很长的连续采光带,以增强空间的连续感和亮度。他还在壁炉上方设计了主题取自神话故事 “一千零一夜” 的大壁画——《渔夫与魔鬼》,魔鬼翅膀周围都由抽象和风格化的直线装饰,因为赖特觉得直线图案更干净、更具现代感。[1]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游戏室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notion image
游戏室里的壁画 摄影:James Caulfield | Courtesy of Frank Lloyd Wright Trust
虽然游戏室的规模是根据孩子的视角精心设计的,但它的宽敞程度使其成为赖特职业生涯早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之一,证明了赖特熟练操纵空间的能力。[3]
notion image
游戏室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notion image
灯具设计 摄影:James Caulfield | Courtesy of Frank Lloyd Wright Trust
1898 年,赖特再次扩建了房子,增加了四个房间,在接下来的 11 年里作为他的工作室。14 名员工将在两层楼高的八角形制图室里工作,旁边是赖特的私人办公室、图书馆和接待大厅。橡树园工作室是赖特职业生涯中极为多产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他开创了第一个独特的美国风格——“草原学派”(Prairie School)——创造了他生命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作品。包括罗比住宅、唯一神教教堂和拉金公司管理大楼等。
notion image
工作室入口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notion image
工作室的接待区 摄影:James Caulfield | Courtesy of Frank Lloyd Wright Trust
notion image
赖特的私人办公室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notion image
图书馆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notion image
图书馆 摄影:Matt Soria | Courtesy of Frank Lloyd Wright Trust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绘图室 摄影:陈曦 + Chris King
“草原学派”的重要建筑师玛丽昂 · 马奥尼 · 格里芬(Marion Mahony Griffin)曾在这间工作室工作,她是赖特的第一位雇员,是麻省理工学院第一批获得建筑学位的女性毕业生,同时亦是美国和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注册建筑师。赖特早期作品的精美建筑绘图据信都是出自她的手笔。她被认为是 “草原学派” 的重要一员,而她后来在印度和澳洲的建筑实践将此风格带出了美国。
notion image
绘图室 摄影:Hedrich Blessing | Courtesy of Frank Lloyd Wright Trust
编后记:
与柯布、密斯、格罗皮乌斯一同被称为现代主义四大师的赖特,职业生涯非常高产,既开创了声名远播的美国 “草原学派”,创作了无数 “美国风住宅”,生涯后期亦建造出像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纽约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这样天马行空的杰作。
但无论赖特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作品有多少件,位于芝加哥橡树园的赖特第一栋自宅及工作室,始终无法被绕过。一件小事:编者 2015 年探访流水别墅时,适逢当时赖特基金会正在公开评选最受欢迎的赖特作品,工作人员让参观的几个人猜猜哪个作品拔得了头筹。大部分人猜流水别墅,工作人员笑着摇了摇头,这时一位美国访客脱口而出:“Then it must be Oak Park Studio.” 工作人员笑着鼓起了掌:“Yes, it’s Oak Park Studio.”
参考资料:
[1] 陈杨,徐千禾,金秋野,《上帝在自然中显现:赖特的建筑世界》,2018,有方
[2] 金秋野,“即圣即俗的赖特”,2018[3]franklloydwright.org/site/oak-park-home-studio/